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2018年12月8日
第六偈
གང་ཞིག་བསྟེན་ན་ཉེས་པ་ཟད་འགྱུར་ཞིང་།།
依倚彼則一切惡漸盡
ཡོན་ཏན་ཡར་ངོའི་ཟླ་ལྟར་འཕེལ་འགྱུར་བའི།།
功德宛如上弦月增盈
བཤེས་གཉེན་དམ་པ་རང་གི་ལུས་བས་ཀྱང་།།
珍貴善識變為自身亦
གཅེས་པར་འཛིན་པ་རྒྱལ་སྲས་ལག་ལེན་ཡིན།།
守護愛護即是佛子行
「依倚彼則一切惡漸盡」,我們依靠善知識或善友的話,凡界輪迴裡不淨的思想以及不淨的思想所引起的一切惡行為,都會越來越減少、都可以淨化的。因為善知識的身口意有無比的大功德,他身口意之善的影響力也是不可思議的,所以依靠善知識、善為主的朋友,我們自相續中的缺點、惡的部分都會越來越淨化的。
「功德宛如上弦月增盈」,這裡說到功德越來越增長,在語言方面,妙言、持咒、念經等等一切語言的功德會增長;在身體方面,健康、莊嚴等等一切身體的功德會圓滿增長;在心上的善力、智慧的力量等功德都會越來越增長,因為都會受善的習氣的影響與薰染。
如論法裡所說般,以及顯密一切教導所說,依靠功德俱全的善知識的時候,依靠者的相續及身口意的功德都會越來越增長。原本是凡界輪迴裡執著很強的人,依靠善知識以後,再聽聞佛法、思考佛法、修持佛法,臉上的笑容會多起來,行持都是豐富滿滿的善行,心念都是善為主的智慧、慈悲、力量的展現,所以依靠善知識,功德就會如初一到十五日的月亮ㄧ般,不停地增長起來,由上得知,需要依靠善知識和善友。
「珍貴善識變為自身亦,守護愛護即是佛子行」,若能值遇善知識的話,要愛護、要有信心、要有相信。將自己當作是重病者,而善知識則是醫生、醫術俱全的醫療大師一樣的看待。他說出的佛法像醫生開藥一樣,我們要仔細地融入在心裡,再運用在生活之中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將善知識看待得比自己的身體還重要,愛護、守護善知識是佛子的行為。
之前說到惡友有不好的影響,惡的家鄉也會有不好的影響。在自己的家鄉,有親敵的存在讓我們心中不自在、不舒服,對解脫成佛也有影響。惡友有惡的習氣,讓我們的自相續都會受到改變,所以不好。
而善知識的自相續則是善道圓滿、善念圓滿、善行圓滿,當我們接觸他、向他學習的時候,我們的習氣便會受到他的影響與薰染,因此要依靠善知識。
我們要好好究竟圓滿地依靠善知識,若能信心具足地依靠善知識所說聞思修的方法來修持的話,即使在前往三惡道的路上也會被救度起來的。因為他教的佛法是不讓眾生墮入三惡道的方法,如果我們學會的話,就能不墮三惡道。
依靠善知識,第一所要就是我們的信心,心裡有相信的信心,越相信,越俱全猛烈希求的真理,越能獲得加持。如果自己有頂點的猛烈希求的話,就會獲得頂點的加持。如果只有小小的希求的話,就只能得到小小的加持。
我們在信心、相信具足的情況下,依靠善知識、希求佛法,這樣我們此生中,心輕鬆自在的,再發展、達成一切解脫成佛相關的事情。
總之,我們在成佛之前,必須依止善知識、依止善友的順緣來讓自己原有的種性如來藏的功德增長。一切根道果道路上的佛法,聞思修獲得的慈悲、智慧俱全,我們大乘修行人,特別是密乘修行人,都要依靠一位善知識,如佛一樣的看待,以猛烈希求的信心來接觸他,向他學習一切三密的功德,融入自己的自相續中,這些都是達成密乘首要的道理。
現在是濁世時代,善知識就是佛的化現,代表佛講經佛法。若是對善知識沒有信心、相信的話,即使佛直接來講法,似乎也連結不了的感覺,所以善知識是很重要的。
我以前寫過外、內、密上師相應法,外在的上師就是現在以肉身講法的上師們;內在的上師就是正知正念,有了正知正念就是上師、也是善知識;密在的上師,則如大手印、大圓滿所說的是心的本性的一切禪坐、修行等等,這些都是密在的上師。
依靠外在的上師,聽聞、思考、修持佛法;依靠內在的善知識正知正念,保持成佛道路的一切根道果的修行境界;依靠密在的善知識,在本心上練習,直接禪坐、禪定。
外在的善知識,內在的善知識,密在善知識,一個不缺的修行,源頭就是要相信自己,再相信善知識所講的一切佛法勝道,善知識教導生活上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,以及教導佛法根道果的一切,上述點點滴滴都要學習的。
現前你拜見了善知識,聽聞很多佛法,思考很多佛法,修持佛法以後,就要有清淨的觀念來對待、說服自己的心,要恭敬自己的善知識,因為已經聽法了。
若是聽法以後,在起心動念中有很多邪念的話,結果是不理想的,所以最好就是相信、信心具足地對待善知識,這才是一切圓滿的源頭。
依靠善知識,我們惡念惡行的業力會越來越減少,自己身口意的功德、佛法的功德、利益眾生的功德都會越來越增長,所以對待善知識要和對自己的身體一樣的愛護、喜歡、學習,這就是佛子行。
如同我拜訪仁波切阿藏珠巴法王,我的根本上師,剎那間沒有生起絲毫邪見。他的身口意的一切教導,我都盡心盡力地學習,以如此態度來學習佛法。
若是拜訪善知識,以老師和學生的方式來學習,這是不行的,因為老師和學生之間,只要學生有恭敬的心來學習,就行了。
而善知識上師和徒弟之間,弟子要有恭敬心,加上清淨心,上師如佛一樣的看待等等,需要很多清淨正確的心態,有關拜見善知識在許多論述裡都有提到,要清楚了解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