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入雄心菩薩行論》

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🌈持明 仁增塔欽🔗

2021年3月3日

ལུས་འདི་བདག་གིར་གཟུང་བྱས་ནས།།

執身我執認為我

ཡིད་ཁྲོད་ཅི་ཕྱིར་སྲུང་བར་བྱེད།།

為何意汝維護守

ཁྱོད་དང་འདི་གཉིས་སོ་སོ་ན།།

汝與此身既分別

དེས་ཀོ་ཁྱོད་ལ་ཅི་ཞིག་བྱ།།

此身於汝有何用


        「執身我執認為我,為何意汝維護守」,每個人總是把自己的身體認為有一個「我」,或是執著於這是「我」的身體,這樣的執著很強。事實上,本是無我的狀態,可是我們卻認為這是我、或我的身體、或我的一切。意,身口意的意,或是心,你怎麼會變成這樣呢?明明是「無我」,卻變成「有我」的執著,如此嚴重地守護著「我」。因為我或我的一切,包括穿著的衣服等大大小小的事情,全都圍繞在以自己的身體為主而執著。

        「汝與此身既分別」,這些是誰想的呢?我們的「意」想的,有這樣的執著是不應該的。因為意就是意,身就是身,這二者是分開的。

         由於父母結合的原因而展現出來的身體,西藏音是「露」,「露」 的意思是指,當心識跑掉以後,身體還在這裡,所以「露」就是還在這裡的意思。心跑掉了,剩下來的身體還在這裡躺著,就稱為「露」。當身體沒有心識的時候,則如同木頭或石頭一樣。

        「此身於汝有何用」,心識是迅速的、動盪的、跑來跑去的,並不會像「露」還倒在這裡。當人死亡以後,心識便跑掉了,可是身體走不動,所以身體仍留在這裡。而心識並非如此,心識會墮入且混在六道輪迴裡,因此心是跑不了的。身體則是定住的、倒塌的,會倒在這裡。心啊!意啊!對你一點用途都沒有的就是你的身體,所以你執著、貪婪、瞋恨自己的身體,都是不起任何作用。

        此時意又想到,於是回答說:「因為我要住在這身體裡,而且需要一個依靠,所以我才會執著於自己的身體。」如果是這麼想的話,那麼就很奇怪,既然你需要依靠身體,為什麼不去依靠一個由樹木所形成乾乾淨淨的人的樣貌呢?你也可以執著這由木頭所形成的木人,依靠它也是可以的。接下來這部分與明天的內容有關,我們明天再仔細講。

        主要的重點是,認為這個身體是我,或是這個身體是我的。當在心裡具足這樣的項目、方向與執著以後,痛苦、煩惱自然就會跟著而來。

        此處的意思是「身體」和「心」二者是不一樣的,身體是由父母而獲得的,心識則是由久遠輪迴的習氣所生的。由於身與心二者是不一樣的,沒必要一個針對一個、一個愛護一個、一個執著一個,所以心執著身體的這件事情是沒有多大的意義,這顆煩惱的心去執著這不淨的身體又有何用呢?

        由上可知,心識和身體是兩碼子事。心並不是由父母而得來的,身體則是由父母而得來的,既然這二者是完全不一樣,那麼心為什麼要執著身體呢?這裡講了這麼多的用意,主要是要我們遠離對身體的執著、對物質的執著、對事情的執著的狀態,並且應以正知正念、如理如法而行持下去。


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:

        以中觀的理論而言,從古至今,「意」、「心」喜歡身體、執著身體,都是這樣輪迴下來。它執著的樣貌就是這個身體是我,這個身體是我的身體、我的頭、我的腳。當被這樣的執著綁架起來的時候,就變成現在這般堅定穩固之輪迴。

        若是想要遠離這堅穩之輪迴的話,要先講出一種身體和心分開的駁斥理論。身體和心是兩碼子事,並非一同,不需要一個愛一個、一個護一個、一個執著一個,所以心、意去執著身體,又何必呢?因為身體是由父母而得來的肉體。但是心並非由父母而得來,心則是從久遠輪迴的另一個世界而來,既然這二者是不同的,那麼你為何執著呢?心為何執著身體呢?這理論就是要表達這二者是不一樣的。

        當心識無依無靠地走的時候,你的身體還躺在這裡、倒在這裡,所以誰執著誰,何必呢?意思是,從身體開始、從事情開始,對於物質一切的思想上,不必有太大、強迫的執著和極大的執著、強制性的執著,所以我們要先辯論、駁斥,心不應該執著身體,因為身體不是心,心也不是身體,身體根本與你無關,用這樣的角度來要辯論、思惟,日後具足正知正念且如理如法的佛法便會展現出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慢慢 的頭像
    慢慢

    深度西藏旅遊 / 藏傳佛教 持明 仁增塔欽✨晨曦霧散明燦✨

    慢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