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.jpeg

《佛法故事-布袋和尚》
我有一布袋,
虛空無掛礙,
打開遍十方,
入時觀自在;
一缽千家飯,
孤身萬里遊,
睹人青眼在,
問路白雲頭。
        ──唐‧布袋和尚

布袋和尚,明州(浙江)奉化人,生年及姓氏不詳。自稱契此,即取意「上契諸佛之理,下契眾生之機」,相傳為彌勒菩薩的應化身。
在《景德傳燈錄》記載,布袋和尚身材胖大,眉皺而腹大,出語無定,隨處寢臥;常用杖荷一布囊,凡供身之具,均貯於囊中,時人稱長汀子布袋師。師示寂時,說偈:「彌勒真彌勒,分身千百億;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」為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寫照。

彌勒菩薩久遠劫來早已成佛,為了度化有情,經常化現不同的身相,只是一般人不認識他。
例如在中國六朝,曾化身為善慧大士,唐末五代時也曾化現布袋和尚。
布袋和尚有著像謎一般的身世,常示人吉凶和氣象,還有各種禪機隨緣說法。
他常在禪杖上挑著布袋,遊行大街小巷吟唱著:「我有一布袋,虛空無掛礙;打開遍十方,入時觀自在。」
一位年輕的禪僧白鹿師貴每天見布袋和尚在街頭吟唱,好奇問:「什麼是布袋?」布袋和尚聽了也不回答,微微一笑就把布袋放下。白鹿禪師接著又問:「什麼是布袋下的事?」布袋和尚一樣不說話,背起布袋邁開大步走了。白鹿禪師似懂非懂,於是向他的師叔福保從展禪師述說此事,福保禪師便想去試探他。
福保禪師到布袋和尚經常走動的街上,果然看到他在那裡,於是叫住他,問道:「什麼是佛法大意?」
布袋和尚一言不發的放下布袋,叉手站在那裡。
福保和尚追問道:「難道就只是這樣,還有向上的事嗎?」
布袋和尚拿起布袋挑在禪杖上,走了。
福保禪師對著他的背影禮拜,忍不住讚歎:「放得下,提得起,這才是真灑脫!」(文章摘自網路)

arrow
arrow

    慢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