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.jpeg

 

 

 

 

持明師徒第四問:
問:現今全世界的教育以及價值觀,從小到大都是教導要追求名聲、地位及利益。而佛法的教導是,人死後,名聲、地位和利益都是帶不走的,不要執著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這兩者的觀點完全是背道而馳。如何將佛法的教導和現今的價值觀融合為一體,運用在現實的人生呢?
師答:世間法的努力,追求名聲、地位和利益是活在世界上人生初步的動力,因為身體還沒有死,還有一段日子要度過。
經由努力,學會各種技能和知識,達成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如同蓮花生大士也通達大小五明,連製作陶器也學會。若是法界空性都明悟,而顯現諸法都不懂的佛教徒,這樣是説不通的,所以出世間法及世間法全通是不錯的,如同我們的世尊還是悉達多王子時,世間的各種技藝皆精通一樣。
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或是為了廣大的眾生,努力精進學會情器世界社會上的各種技術和知識,是沒有衝突的,如同你一樣,現在會寫字、會敢想、會寫文章,這樣的學習也是必要的。如果因為死後帶不走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而什麼都不學、什麼都不會,這是一種人生不負責任的懶惰,不怎麼樣的。再者,薩迦班千曾說,縱使明天將死,今天仍要學習,如同把今生所學習的保存起來,交付給來世的自己。
如果有辦法的話,從小到大在被教導追求名聲、地位及利益的同時,也一起教導「不追求」名聲、地位及利益,這個世界本來事實真相的優德。那麼行為方面,可以竭心盡力如挖土機一樣的努力,心態方面則因為看透世界的真相,所以心可以很輕鬆,有可能兩全其美地兼有。
社會上所持的觀點不同,追求名聲、地位及利益的教育是現世生活上所需要的,人生上面也是用得到的。但是佛教所教導的是,名聲、地位及利益不是堅定穩固的,而是空性的展現,是死後帶不走的無常,也是活的時候,在意不了、追求不了的無常。人們若能提早知道這個道理,一旦面對生活中這樣的無常到來,也不會大驚小怪,所以這樣的教導也是究竟的真理。
追求名聲、地位和利益的生活,快樂和痛苦都是不定的,如同春天的天氣一樣善變,人們的名聲、地位和利益都是無常的。名聲、地位和利益的追尋是臨時的、是短暫的,這個觀念能使自心明悟通順,直接利益到現世,若能一如地修持,前進佛法正道,進一步也能達成大成就的境界。
總之,生活所顯希求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其究竟的本質是不追求名聲、地位和利益,顯空是一體兩面的。此生顯現的名聲、地位、利益等各種生活所需不執著、也不放棄,不墮入追求與不追求二邊,這樣的人生,兩方面都是不衝突的。
此外,真正的修行人,則以佛教的觀點為主而修持的,有這麼多印藏的成就者,即是證明。總言,不同的根器者,學境不同、生活方式也不同,當然成就也不同,大家自然都要接受的,這就是人生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慢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